找到細分領域,自動駕駛就一定可以落地嗎?

By 易咖智車 -

100044057-74179-zidongjiashi.jpg

01

自動駕駛正在艱難尋找可落地的商業模式

細分領域都快人滿為患了:

上山(礦山)下海(港口)

到群眾中去(外賣、快遞)

到工廠里去(物流、倉儲)

到廣闊天地里去(農場、巡檢)

......

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種轟轟烈烈的感覺?

找到細分領域,自動駕駛就一定可以落地嗎?

大躍進往往伴隨著大浪費、大盲目。

02

克里斯坦森的顛覆式創新已被接近濫用。追溯其本源定義,只有兩條:

新市場顛覆(new-market disruption):能夠開辟一片新的市場。

低端顛覆性(low-end disruption):能給現有產品,提供一個更簡單、低價或更方便的替代品。

自動駕駛技術初期,好比魔童降世的哪吒,是一頭“充滿希望的怪獸”:

如初生嬰兒,帶著新特性和先進性;

如怪獸,非常粗糙、易失控、充滿破壞性。

可以想見也必有一場“剔骨換肉”的煉獄考驗在前方等待。受到的阻礙和歷史上的其他技術變革所經歷的并無不同:

需要多行業、跨行業的其他技術的輔助,而這些技術并不能輕易地獲得或者過于昂貴;

由于缺乏新技術性能方面的相關知識,阻止了潛在用戶。同時,需求方面也存在一些與潛在用戶的個人偏好、風險厭惡程度及對未知項目的支付意愿相關聯的經濟障礙;

與國家政策及調控機制這一更深層次的因素有關。盡管政府面臨著社會及環境對可持續技術偏好方面的壓力,但依舊未出臺清晰的政策指導和發展戰略;

基礎設施及其維護方面的因素也妨礙了新科技的迅速傳播和采用;

新技術的引進可能帶來的不受歡迎的社會及環境影響,這也會阻止它們被廣泛接受。

03

自動駕駛幾個典型細分領域:快遞、外賣、廠區物流、環衛、出租車、景區、港口、礦山等。共同的特點是TO B。

尷尬在于:自動駕駛的應用并沒有創造或開辟一片新的市場。

市場依然是原來的市場,只是工具發生了變化。使用美團騎手送外賣,還是采用無人車送外賣,與每天的單量并不相關,市場的本質也沒有發生變化。

尷尬在于:自動駕駛工具,至少在現階段,還無法給這些行業提供一個更簡單、低價或更方便的替代品。

把希望寄托于未來總持有成本TCO的降低和未來人力資源短缺的預期??蛇@一轉折點的“When”,依然籠罩在迷霧中。

人力資源短缺預期目前看還存在悖論:

出租車、滴滴、黑車還是一大部分人的謀生出路;

北上廣深等看起來具備無人車優先使用條件的,聚集了大批欠發達地區涌入的人,在把騎手、快遞員等當做改善家庭收入的道路;

中高端園區、城市廣場、國企、政府機關等,被寄托著無人清掃率先使用的希望,殊不知在這里面工作的清潔工,有多少是托關系才能進去的;

同理,景區的擺渡車司機在很多三四線城市,也是一個清閑的好職業。

一年新增50萬騎手,美團做了什么?

1月7日,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城市青年:2018外賣騎手就業報告》,報告中顯示,2018年有270萬騎手在美團獲得收入,相比于2017年新增了50萬人。一年新增了50萬騎手,美團是怎么做到的呢?

使用效率的計算存在極限問題:

很多人在計算使用效率的時候,通常采用的是平均值,或者最低限的方式,比如一天平均單量是50單等;

如果概念是替代,就必須按照最高峰值計算。比如快遞,按雙11的業務量,比如送餐,按最高峰時段計算;

如果概念是補充,如何補充?好比絕大部分餐廳的送餐機器人,其實最終淪為擺設的吉祥物了。

04

對于當下的落地量產,僅細分還不夠,必須要找到細分的細分,邊緣的邊緣:

學校、科教、大型活動展示,對實際使用條件不嚴苛的;

高端群體,需要提升自身形象格調和附加值的,忽略購買成本的;

對于時效性要求不高,但使用人力又無利益可圖的;

從TO B轉向TO G(政府),安防、巡邏、軍隊的;

電力、化工、危廢、輻射等,人身安全面臨威脅的;

……

太細分同時意味著市場容量小。

對于未來的量產落地,則必須更多關注使用無人車帶來的變化甚于關注無人車技術本身,同時要從人和車的屬性不同上去出發:

無人車只是工具,必須融入系統?,F有的前端后端和使用環境都是圍繞人設計的。來看一個美團騎手的典型工作流程:

一個騎手,接到某小區住戶的訂單以后,點開手機查看訂單。然后發動車子,提速上路,途中經過路口或避讓行人車輛時剎車減速,然后再提速。用3分鐘左右時間到達餐廳,到達餐廳時已經做好飯,騎手用1分鐘時間跑進餐廳,找到自己訂單編號的餐再跑出來。再次發動車子,提速上路,用3分鐘時間到達顧客所在的小區門口,然后進入小區后減速慢行(不可能和在馬路上一樣的速度)。用1分鐘時間到達顧客樓下,然后停下車,打開餐箱拿出餐,用1分鐘時間上樓到顧客門口。然后用敲門,等待顧客開門,把餐遞給顧客,再下樓。又需要2分鐘左右。然后用1分鐘時間駛出小區,到達馬路上。開始下一個訂單配送。

整個過程是跨幾個場景的,那么各場景的接口勢必要為無人車重新定義的。好比當使用電腦記賬時,進銷存的流程發生變化,貨物也要二維碼了。

人可以看做是能夠使用各種工具的AI,而無人車則是具備AI屬性的工具!批量落地必須基于這個出發點進行環境的改造了。

有人時代,是圍繞一件事情或一項任務,安排人如何去經濟高效的實現。無人時代,可以打個比方,好比你手下有一群可以24小時不怕苦累干活的力工,你怎么靠他去賺錢。

這個概念是不同的。無人車相對于人來說,在成本高的情況下,就必須挖掘時間成本。這意味著,車輛可能并不完成單一任務,或者為單一公司主體服務,這個涉及到運營主體的變化。

無人車和人屬性最大的不同是,無人車是工具、是財產,可以更方便的集中智能調度來提供服務。比如過去的物流車輛,有很大部分是在私人的手中,并基于此產生了各種商業模式。

乘用車都在轟轟烈烈向出行服務轉型,其實物流未來亦是如此,區別只在于其服務的對象是“貨”而不是“人”。如何讓品類繁多、千奇百怪的貨物們,精準、高效、快捷、低成本的到達指定位置,絕對是一項難度不遜于服務“人”的大系統。

萬物自有關聯,好比滴滴等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出租車等行業格局一樣,如果借助智能互聯大數據輔助無人車形成集約高效的大運力系統,那么就出現了所謂“新市場的顛覆”。這個未來的終局,需要多方生態系統的共同進化了。

05

依照上述,在細分的無人小車領域,未來將會是三方演義:車輛生產集成方、無人駕駛方案提供方、以菜鳥、美團、京東等為代表的場景資源方。

最終的甲方老大一定是場景資源方,道理可類比滴滴。但其注意力更多需要集中投注在環境特性的提取、運行系統的閉環、場景環境接駁口的改造上。沒必要過多關注單車技術方案。畢竟手握終端場景,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車輛的集成方雖然注定變成大乙方,但由于其生產制造的專業性,涉及到復雜的生產研發組織、供應鏈體系、質量體系等,不可能變成互聯網企業,其地位是比較穩固的。

而無人駕駛方案提供方可能略顯尷尬,目前能看到的工作就是把車輛改造成無人駕駛并去銷售。要想批量推廣,就必須借助到場景資源方的力量。而以菜鳥、美團、京東等主導推動和以自身來推動,是完全不同的能量級別。

所以及早從方案提供商轉為運營商,趁著大的場景資源方還沒注意時,迅速摸清一兩個可以復制的場景模式。運營投車,意味著還要投充電樁、運維人員、車管、后臺等的一系列支出,需要資金投入的,還有倉儲、信息系統、科技系統等。雖然很難,但依然好過未來被吃掉。

06

雖然很難

擁抱進化是永遠的主題

時光倒退至7500萬年前,

彼時恐龍等巨型生物統治整個生物圈,

環視地球找不到可以威脅他們的存在。

然而,遙遠星空,

一顆來自億萬光年外的小行星正悄然逼近。

此后,天地大碰撞,

天外來客徹底改變了地球生態。

霸主不再,

小型化和多樣化的生物形態逐漸成為主流,延續至今。

生存或死亡,

固守或進化,

命運在小行星向地球出發的那一刻已經注定,

你只在碰撞一剎那,才看到底牌。

能源革命、智能爆炸、無人駕駛、萬物互聯,

一顆新的行星,正鼓動風云,

那條數萬公里的慧尾在太陽底下奔涌激蕩,

你,還要視而不見嗎?

你,還要等到底牌掀開那一刻嗎?

——波波娃《擁抱進化是永遠的主題》


ecarlogowhite.png

商務聯系

關注公眾號

?2022 Ecar Tech.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014552號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少妇不带套直接进去全过程,麻酥酥自慰多次喷水25分钟